创建分区相关命令: 命令格式:fdisk +设备类型 最多只能创建15个分区
图1
Sda5:第一个逻辑分区,扩展分区一定是从5开始的,5是逻辑分区开始的标志。 命令格式:fdisk -l /dev/[sh]d[0-9]
图2
System ID————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区类型,与操作系统相关连。
打算把分区——格式化成什么样的文件系统,就一定要让它的分区ID号跟文件系统类型相匹配。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——各分区类型多对应的system ID————也就是文件系统类型。
83 ———— Linux 82 ———— Linux swap / So 8e ———— Linux LVM 逻辑卷 85 ———— Linux extended fd ———— Linux raid auto软RAID Software Raid
区)——————一般很少用到,了解即可。
图3
确认无误保存退出
图4 再创建两个6G的分区:
图5
如图所示:主分区编号只有一个了,要再创建任意两个分区就只能,先建立扩展分区,在扩展分区里面新建逻辑分区。 所以接下来一定是先创建扩展分区
5一定是4下的5,所有的逻辑分区一定是在扩展分区之下创建的,这点很重要哦!这里的开始以及结束柱面可使用默认的,一定要把剩下的空间一并给扩展分区,因为,如果不给扩展分区的话就永远也用不上了。这点对新手尤为重要哦,呵呵!
图6
图7 如果中间写错了,想删除的话可按住ctrl键,再按tab即可轻松删除出错的命令了!
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使用的,因此,必须要再new 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哦!这点请大家一定要记得哦!
图8
再新增6G逻辑分区
图9
以上这两个分区整个都是在扩展分区内部创建的哦!看清楚了吗?
所以说,逻辑分区一定是在扩展分区内部创建的!
如果某个分区不想要了,可以使用dl来删除,在本案例中,可以直接删除4号分区吗?
图10 貌似,5、6号分区也都随着扩展分区的删除消失了! 所以,此操作一定要谨慎哦! 此时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q-------不保存退出就可以了哦,呵呵~
因为我们的内核还没有做真正的分区格式化,也就是说在你没w之前的所有操作都是视为无效的哦!!!
所以,有时候一念之间就是这样的啦!!!!!
图11
分区创建好了以后就可以使用fdisk -l 来查看系统中所有的分区信息了
图12 fdisk能识别出来这么多分区,内核能识别吗?因为与硬件打交道的是内核啊 !!!! 如果内核识别不了的话说明是没有这个硬件设备的哦!
查看内核识别的分区信息:
图13 软件能识别,内核竟然不能识别啊?该怎么办呢? 任何程序修改硬件必须要通过内核,必须要同步给正在运行的内核,让内核识别才行啊!问题是该怎样同步呢?
注:RHEL5.0和RHEL6.0同步的相关命令也是不一样的。
查看试验测试机版本相关信息:
图13-1
RHEL5 让 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: partprobe [Device]——重新探测 可指派探测某个指定的设备,不指定的话默认是探测所有的
图14 读取失败,重启之前是无效的。
没有被读取到
RHEl6使用另外一个命令 RHEL6让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:
---只有此命令显示的有各个分区信息,内核才会分区格式化,否则都是无效分区哦!千万记得哦!!!
图18 手动一个一个添加似乎能被加上,但是仍然会报错!不知道是不是内核方面的问题。 OK,内核都识别了!
图19 OK,分区都已经创建好了,那么,如何实现,往分区里面存放文件,如何使用这个分区呢?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行哪些操作呢?
格式化分区,用于创建文件系统
没有文件系统就没有办法在里面创建文件呢!为什么呢?因为它是裸设备啊!呵呵1 Linux 创建分区命令:
两步实现:指定分区类型、指定分区对象 注:扩展分区是不能格式化的,一定记得哦! 将/dev/sda3格式化分区类型为ext4
图20 显示/dev/sda3分区的相关属性信息
图21 UUID———表示全局唯一号,是一列随机字符串将来硬盘数量很多的情况下,可以使用UUID来进行管理硬盘分区,所以每一个分区都给创建了一个全局唯一标识符 blkid:显示设备的UUID以及文件系统类型
注:扩展分区不能格式化
Uuid用来标识全局唯一ID号,是一连串随机数字,一台超级计算机上有成千上万个挂载分区,怎样去识别这上万个分区呢?使用sda、sdb很可能会冲突的。 所以每一个分区都创建了一个全局唯一随机标识ID。重复的可能性极小,类似哈雷彗星撞地球,呵呵。硬盘无论放到哪个主机上,重复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。
#man mkfs -t fstype
#mke2fs -t ext4 /dev/sda3 mke2fs - create an ext2/ext3/ext4 filesystem mke2fs -b {1024字节、2048字节、4096字节默认}
图22
配置文件:vim /etc/mke2fs.conf用于设定默认特性及各文件系统的特有默认特性
——————b指定块大小,默认为1kb,2kb.3kb 块大小指的是什么呢? 块大小取决于CPU对内存叶大小的支持,一般来说,X86默认页框是4K;默认是4096
查看磁盘分区相关属性信息
图23 注:a)一个block只能属于一个文件 b)块太大的话会导致磁盘空间的浪费 c)块大小的划分取决于将来要存储的文件 d)要更改块大小只能格式化磁盘分区 -L——〉 new-volume-label设定卷标 Set the volume label for the filesystem to new-vol- ume-label. The maximum length of the volume label is 16 bytes.
要显示块大小
图24
-L 指定卷标,设定卷标 使用卷标或者使用UUID是我们避免交叉引用的好方法之一! 卷标有可能也会重复,干脆使用UUID吧!
注:块越小所格式化的时间就越长!
图25
图26
一块硬盘被填满了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? # tune2fs -l /dev/sda3 | grep "Reserved" 查看磁盘默认预留空间
图27
[root@localhost ~]# bc 577085/ 11541700 0 scale=2设定精度 577085/ 11541700*/ .05=5%保留的是整个磁盘空间的5%。 200G预留了5%就是10G
[ -m reserved-blocks-percentage ]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总体块的比例。
图28
图29
图30
随着块大小的改变,预留空间较之前有较大的变化。 mke2fs和tune2fs区别相当于useradd 和usermod,慢慢体会下是不是这样的?
修改分区相关属性 重新设定卷标:-L
图31
调整块大小:-m
图32
图33
e2label 显示设定卷标
下篇
挂载
概念:挂载其实就是关联关系的过程。
fileSystem:一个软件,在内核中实现的 格式:mount -t filesystem options device mount-point
mount选项:
sync在内存中完成保存,文件被编辑先被读入内存,文件编辑都是在内存中操作的。 mount [-t filetype]系统会调用blkid自动识别文件类型,此项可省略 挂载设备 挂载点
1)新建空白目录
2)挂载,建立关联关系
原来的文件不见了,思考下为什呢? 3)反挂载,也就是卸载了
卸载的时候只需要指定一项目即可,要么是挂载点、要么是分区名称
4)使用卷标挂载
LABEL=”卷标”
7)使用UUID挂载 UUID=“UUID”
/etc/fstab——————〉系统开机会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
注:fdisk - l RHEL5上面不显示逻辑卷 fdisk - l RHEL 6上面是显示所有的磁盘分区的 fdisk -l /dev/[hs]d[a-z]
定义内核中的磁盘清写策略,由内核自己维护。
ext3日志文件系统 0:不检测 1、:第一个检测:一般只有根文件系统被第一个检测,一般来讲只能是根为1
Linux 的交换分区:SWAP
1)创建交换分区
禁用交换分区
挂载时注意以下两点即可
将分区信息写入内核 建立交换分区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(责任编辑:IT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