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新编译Apache。 既然重新编译,建议使用最新的2.2版,里面有些部分对性能有不少加强。
2.编译的时候建议加入下面的参数
2.1 Multi-Processing Modules (MPM) 这个是设置Apache的多任务处理的。prefork是指每个连接一个进程,也就是多进程并行处理;而worker是多线程并行处理。支持多线程处理,本来是Apache 2的一大改进,可是为了和以前的兼容,所以对于Unix默认的都是prefork,这个改进并没有体现出来。而这个设置只能在编译的时候进行优化,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重新编译一下apache的原因。
apache文档这么说: 这么说确实没有什么必要用prefork,刚才看了一下FC5,也是用的prefork模式。所以重新编译apache是肯定的了。我还不知道哪个Linux发布版本的apache默认是worker的呢。
为了设置MPM为worker需要设置: 2.2 Caching mod_cache是从mod_proxy分离出来的。在以前apache 1.3的时候,就已经在mod_proxy中支持缓冲技术了。现在是为了加强缓冲能力,从mod_proxy中独立出来,而mod_proxy被完全重写了,更强调代理的作用了。 从Apache 2.2开始,mod_cache将不再是实验模块而作为稳定模块发布了。为了能够支持cache,需要在编译的时候,启用它,因为默认caching是禁用的。我估计是因为以前还是实验模块,所以还是为了向后兼容的问题,暂时是默认禁用的。
mod_cache一共有三种mod_mem_cache,mod_disk_cache和mod_file_cache。
总之为了能够用cache,需要在编译的时候设置:
2.3 原子操作
acquire_lock(mutex); 加锁的目的是确保if和赋值不会被其他线程中断。可是有些cpu中提供了一条指令来做判断赋值,不需要这么复杂的操作,比如486加入的指令: cmpxchg [edx], eax 先测试[edx]是否为0,如果为0,就让[edx]=eax。 通过硬件保证了中间不会被中断。要知道一旦用到了互斥量,那么线程切换的等待就避免不了,这对于线程太多并且有公用数据的程序来说,影响性能的因素之一。因此一旦得到了硬件的直接支持。在多线程程序的处理上,就少了很多的锁,也就提高了一定的性能。但是,不是所有的cpu都有这样的指令,因此默认情况下还是使用锁的老办法。除非编译时明确声明: --enable-nonportable-atomics=yes 需要注意的是,这样编译后,只能用在486及其以上的计算机中。我估计一般的服务器不是跑在386上吧。呵呵,对了,也尽量不要是64位的系统。 2.4 允许后期动态加载模块 --enable-mods-shared=most 这将编译大部分的模块为动态模块,这样后期可以动态的调入。默认情况竟然是不允许,太令我诧异了。呵呵。我感觉对于典型的多进程应用,模块就应该是动态加载,这样比较节省内存空间,反正大家用得都差不多的模块。 3. 检查 至于是否还想加其他的模块你就看着办吧,一般来说这就够了。 需要提一下的是,现在apache在2.2种引入了一种新的MPM来提高性能,叫做event。可惜还在实验状态,未能稳定。event是worker的变种,和线程类似,也是多线程模型,不同的是,它将做数据处理的线程和等待连接的线程分开,以此试图解决KeepAlive大了也不是,小了也不是的性能调整问题。 event是使用一个比较小的线程来等待所有的socket,包括等候连接的socket和那些KeepAlive的连接。一旦这些socket有任何发送HTTP请求了,这个等候的线程,就会这个socket交给真正做数据处理的线程进行处理,那个线程处理完成后,会将这个socket交还给这个守候线程。 这样,即使有大量的KeepAlive连接,也不用担心性能损耗,因为只有一个简单的线程来负责维护这些KeepAlive的连接,而那些真正做任务处理的线程则在一个HTTP响应处理完成后就退回到可用线程池或者被释放了,因此很省资源。这个思路很好,现在还在实验,如果试验成功,估计会成为2.4或者2.6的稳定MPM。
3.1 httpd -l
3.2 apachectl -l
4. KeepAlive
备注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