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apache日志按日期记录
在apache的配置文件中找到 Linux系统配置方法:
将其改为 Windows系统下配置方法:
#ErrorLog “|bin/rotatelogs.exe logs/vicp_net_error-%y%m%d.log 86400 480″ 第一次不知道设置480这个参数,导致日志记录时间和服务器时间相差8小时,原来是rotatelogs有一个offset参数,表示相对于UTC的时差分钟数,中国是第八时区,相差480分钟。86400是表示1天。 附rotatelogs说明 rotatelogs logfile [ rotationtime [ offset ]] | [ filesizeM ]
选项 二、设置apache日志记录格式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涉及到两个指令,即LogFormat指令和CustomLog指令,默认httpd.conf文件提供了关于这两个指令的几个示例。 LogFormat指令定义格式并为格式指定一个名字,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引用这个名字。CustomLog指令设置日志文件,并指明日志文件所用的格式(通常通过格式的名字)。 LogFormat指令的功能是定义日志格式并为它指定一个名字。例如,在默认的httpd.conf文件中,我们可以找到下面这行代码:
LogFormat “%h %l %u %t ”%r” %>s %b” common
Apache文档已经给出了所有可用于格式串的变量及其含义,下面是其译文:
%…r: 请求的第一行
%…s: 状态。对于进行内部重定向的请求,这是指*原来*请求 的状态。如果用%…>s,则是指后来的请求。 %…t: 以公共日志时间格式表示的时间(或称为标准英文格式) %…{format}t: 以指定格式format表示的时间 %…T: 为响应请求而耗费的时间,以秒计 %…u: 远程用户(来自auth;如果返回状态(%s)是401则可能是伪造的) %…U: 用户所请求的URL路径 %…v: 响应请求的服务器的ServerName %…V: 依照UseCanonicalName设置得到的服务器名字
在所有上面列出的变量中,“…”表示一个可选的条件。如果没有指定条件,则变量的值将以“-”取代。分析前面来自默认httpd.conf文件的 LogFormat指令示例,可以看出它创建了一种名为“common”的日志格式,其中包括:远程主机,远程登录名字,远程用户,请求时间,请求的第一 行代码,请求状态,以及发送的字节数。
有时候我们只想在日志中记录某些特定的、已定义的信息,这时就要用到“…”。如果在“%”和变量之间放入了一个或者多个HTTP状态代码,则只有当请 求返回的状态代码属于指定的状态代码之一时,变量所代表的内容才会被记录。例如,如果我们想要记录的是网站的所有无效链接,那么可以使用: 反之,如果我们想要记录那些状态代码不等于指定值的请求,只需加入一个“!”符号即可: LogFormat %!200U SomethingWrong 三、专门记录某个蜘蛛记录
SetEnvIfNoCase User-Agent Baiduspider baidu_robot 四、去掉日志中的图片、js、css、swf文件
<FilesMatch ".(ico|gif|jpg|png|bmp|swf|css|js)"> |